一、制定背景
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要求廣大氣象工作者發揚優良傳統,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預報預警能力不斷加強,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但是與發達盟市相比,我市氣象事業還存在科技創新體系不高、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強、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不夠、氣象服務供給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設滿足口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全力保障國家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關領導批示要求,結合我市氣象工作實際,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現就《措施》出臺背景、依據、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
二、制定過程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正式印發后,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批辦建議,由市氣象局牽頭,會同市發改、農水、鄉村振興、林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政、人社等部門按照《意見》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抓好組織落實。按照要求,市氣象局牽頭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關委、辦、局的意見建議,進一步認真研究進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報市政府印發。
三、主要內容
《措施》共分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實施三個部分。
(一)總體要求部分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其中,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基本保持一致。
(二)主要任務部分明確了工作任務、工作措施以及相關部門責任,分為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體系、現代農牧業和氣候資源氣象服務體系、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等7大體系、18項重點任務。
1.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制機制。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2.強化氣象災害風險處置應對措施。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3.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水平。前半部分改為“完善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網。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一體化系統應用。開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服務。升級二連浩特市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國、區新系統對接?!逼渌3植蛔?,修改理由是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研發,以及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標準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區氣象局層面,我市重點是深入推進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在多部門應用,不斷提高預警信息發布及時性和準確度。
4.強化衛星遙感數據與農牧、環保等行業數據融合。本段為新增內容。理由是衛星遙感應用水平是現代化氣象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可以有效為二連浩特市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態保護行動提供氣象技術支持。
5.強化永久禁牧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區生態保護修復氣象服務能力。刪除“開展極端氣候事件”,刪除“建立林業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優化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中國北方森林草原防滅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刪除的內容為區局研發任務。
6.科學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新增“建立精細化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開展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研究,發揮氣象在環境問題治理中的預警先導作用”,理由是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較為頻繁。刪除“大氣自凈能力精細化評價服務”,修改理由是區局研發內容,二連浩特市沒有相關業務。
7.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8.提升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9.堅持科學精準飛行作業能力建設。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10.加強重點行業專項氣象服務。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11.助力二連浩特智慧城市建設。刪除“做好城市供電、供水、供熱、清融雪等專項氣象服務?!毙薷臑椤白龊贸鞘羞\行‘生命線’氣象服務”。理由是城市運行“生命線”氣象服務范圍更廣,更加全面。
12.做好民生氣象服務。新增“開展過敏性、傳染性疾病與氣象因子相關性研究,探索醫療健康氣象風險服務和效益評估”,理由是與我市實際情況相關。
13.強化氣象業務領域技術攻關。刪除“研發災害性天氣快速滾動預報預警技術,構建無縫隙智能預報集成算法?!崩碛墒亲灾螀^氣象局重點工作。將“發展生態氣象、衛星遙感、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信息化等領域關鍵技術”修改為“強化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點在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方面的應用工作。
14.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將任務進行了本地化分解,聯合行業科技力量攻關共性關鍵技術,依托二連浩特市大數據平臺,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
15.提升重點領域氣象監測能力。主要內容增加“增強生態、農牧、自然資源、能源交通等重點領域專業氣象觀測能力,增補專業氣象觀測站,使平均站點間距達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一部X波段天氣雷達,結束二連浩特市無天氣雷達的歷史”,理由是二連浩特市站點平均間距30公里,沒有達到中國氣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點間距。同時無X波段天氣雷達。
16.提高預報預測精準率。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17.開展分眾智能精細服務。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細化分解。
18.強化氣象專業人才培養。將組織實施中的人才培養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隊伍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應該列入重點任務。
(三)組織實施部分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評價四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點修改為加強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財政投入機制,落實氣象從業人員公用、醫療、養老等屬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對出臺的地方附加津、補貼、績效,氣象部門職工和地方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應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氣象部門實行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雙重計劃財務體制,依照國家、自治區、市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臺的津補貼、績效等,氣象部門應享受同等待遇。
四、出臺意義
《措施》的出臺,將有利于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聚焦二連浩特市生態環境建設,增強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發展現代氣象業務,不斷提高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提升氣象科技創新水平;推進氣象科學管理,增強氣象治理效能等五項主要任務,明確了未來我市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舉措,對推動氣象事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為口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主辦: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二連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
網站標識碼:1525010034 蒙ICP備06004680號
蒙公網安備15250102000125號 舉報電話:0479-7511517
舉報郵箱:elzwgk@163.com
發布日期:2022-11-24 00:00 點擊量:409
來源: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一、制定背景
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要求廣大氣象工作者發揚優良傳統,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預報預警能力不斷加強,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但是與發達盟市相比,我市氣象事業還存在科技創新體系不高、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強、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不夠、氣象服務供給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設滿足口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全力保障國家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關領導批示要求,結合我市氣象工作實際,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現就《措施》出臺背景、依據、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
二、制定過程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正式印發后,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批辦建議,由市氣象局牽頭,會同市發改、農水、鄉村振興、林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政、人社等部門按照《意見》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抓好組織落實。按照要求,市氣象局牽頭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關委、辦、局的意見建議,進一步認真研究進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報市政府印發。
三、主要內容
《措施》共分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實施三個部分。
(一)總體要求部分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其中,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基本保持一致。
(二)主要任務部分明確了工作任務、工作措施以及相關部門責任,分為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體系、現代農牧業和氣候資源氣象服務體系、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等7大體系、18項重點任務。
1.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制機制。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2.強化氣象災害風險處置應對措施。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3.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水平。前半部分改為“完善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網。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一體化系統應用。開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服務。升級二連浩特市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國、區新系統對接?!逼渌3植蛔?,修改理由是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研發,以及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標準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區氣象局層面,我市重點是深入推進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在多部門應用,不斷提高預警信息發布及時性和準確度。
4.強化衛星遙感數據與農牧、環保等行業數據融合。本段為新增內容。理由是衛星遙感應用水平是現代化氣象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可以有效為二連浩特市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態保護行動提供氣象技術支持。
5.強化永久禁牧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區生態保護修復氣象服務能力。刪除“開展極端氣候事件”,刪除“建立林業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優化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中國北方森林草原防滅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刪除的內容為區局研發任務。
6.科學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新增“建立精細化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開展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研究,發揮氣象在環境問題治理中的預警先導作用”,理由是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較為頻繁。刪除“大氣自凈能力精細化評價服務”,修改理由是區局研發內容,二連浩特市沒有相關業務。
7.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8.提升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9.堅持科學精準飛行作業能力建設。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10.加強重點行業專項氣象服務。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11.助力二連浩特智慧城市建設。刪除“做好城市供電、供水、供熱、清融雪等專項氣象服務?!毙薷臑椤白龊贸鞘羞\行‘生命線’氣象服務”。理由是城市運行“生命線”氣象服務范圍更廣,更加全面。
12.做好民生氣象服務。新增“開展過敏性、傳染性疾病與氣象因子相關性研究,探索醫療健康氣象風險服務和效益評估”,理由是與我市實際情況相關。
13.強化氣象業務領域技術攻關。刪除“研發災害性天氣快速滾動預報預警技術,構建無縫隙智能預報集成算法?!崩碛墒亲灾螀^氣象局重點工作。將“發展生態氣象、衛星遙感、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信息化等領域關鍵技術”修改為“強化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點在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方面的應用工作。
14.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將任務進行了本地化分解,聯合行業科技力量攻關共性關鍵技術,依托二連浩特市大數據平臺,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
15.提升重點領域氣象監測能力。主要內容增加“增強生態、農牧、自然資源、能源交通等重點領域專業氣象觀測能力,增補專業氣象觀測站,使平均站點間距達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一部X波段天氣雷達,結束二連浩特市無天氣雷達的歷史”,理由是二連浩特市站點平均間距30公里,沒有達到中國氣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點間距。同時無X波段天氣雷達。
16.提高預報預測精準率。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17.開展分眾智能精細服務。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細化分解。
18.強化氣象專業人才培養。將組織實施中的人才培養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隊伍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應該列入重點任務。
(三)組織實施部分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評價四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點修改為加強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財政投入機制,落實氣象從業人員公用、醫療、養老等屬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對出臺的地方附加津、補貼、績效,氣象部門職工和地方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應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氣象部門實行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雙重計劃財務體制,依照國家、自治區、市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臺的津補貼、績效等,氣象部門應享受同等待遇。
四、出臺意義
《措施》的出臺,將有利于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聚焦二連浩特市生態環境建設,增強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發展現代氣象業務,不斷提高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提升氣象科技創新水平;推進氣象科學管理,增強氣象治理效能等五項主要任務,明確了未來我市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舉措,對推動氣象事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為口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日期:2022-11-24 00:00
來源: 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朗讀一、制定背景
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要求廣大氣象工作者發揚優良傳統,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預報預警能力不斷加強,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但是與發達盟市相比,我市氣象事業還存在科技創新體系不高、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強、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不夠、氣象服務供給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設滿足口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全力保障國家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關領導批示要求,結合我市氣象工作實際,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現就《措施》出臺背景、依據、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
二、制定過程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正式印發后,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批辦建議,由市氣象局牽頭,會同市發改、農水、鄉村振興、林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政、人社等部門按照《意見》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抓好組織落實。按照要求,市氣象局牽頭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關委、辦、局的意見建議,進一步認真研究進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報市政府印發。
三、主要內容
《措施》共分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實施三個部分。
(一)總體要求部分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其中,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基本保持一致。
(二)主要任務部分明確了工作任務、工作措施以及相關部門責任,分為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體系、現代農牧業和氣候資源氣象服務體系、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等7大體系、18項重點任務。
1.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制機制。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2.強化氣象災害風險處置應對措施。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3.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水平。前半部分改為“完善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網。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一體化系統應用。開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服務。升級二連浩特市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國、區新系統對接?!逼渌3植蛔?,修改理由是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研發,以及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標準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區氣象局層面,我市重點是深入推進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在多部門應用,不斷提高預警信息發布及時性和準確度。
4.強化衛星遙感數據與農牧、環保等行業數據融合。本段為新增內容。理由是衛星遙感應用水平是現代化氣象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可以有效為二連浩特市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態保護行動提供氣象技術支持。
5.強化永久禁牧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區生態保護修復氣象服務能力。刪除“開展極端氣候事件”,刪除“建立林業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優化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中國北方森林草原防滅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刪除的內容為區局研發任務。
6.科學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新增“建立精細化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開展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研究,發揮氣象在環境問題治理中的預警先導作用”,理由是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較為頻繁。刪除“大氣自凈能力精細化評價服務”,修改理由是區局研發內容,二連浩特市沒有相關業務。
7.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8.提升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9.堅持科學精準飛行作業能力建設。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10.加強重點行業專項氣象服務。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
11.助力二連浩特智慧城市建設。刪除“做好城市供電、供水、供熱、清融雪等專項氣象服務?!毙薷臑椤白龊贸鞘羞\行‘生命線’氣象服務”。理由是城市運行“生命線”氣象服務范圍更廣,更加全面。
12.做好民生氣象服務。新增“開展過敏性、傳染性疾病與氣象因子相關性研究,探索醫療健康氣象風險服務和效益評估”,理由是與我市實際情況相關。
13.強化氣象業務領域技術攻關。刪除“研發災害性天氣快速滾動預報預警技術,構建無縫隙智能預報集成算法?!崩碛墒亲灾螀^氣象局重點工作。將“發展生態氣象、衛星遙感、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信息化等領域關鍵技術”修改為“強化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點在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方面的應用工作。
14.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將任務進行了本地化分解,聯合行業科技力量攻關共性關鍵技術,依托二連浩特市大數據平臺,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
15.提升重點領域氣象監測能力。主要內容增加“增強生態、農牧、自然資源、能源交通等重點領域專業氣象觀測能力,增補專業氣象觀測站,使平均站點間距達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一部X波段天氣雷達,結束二連浩特市無天氣雷達的歷史”,理由是二連浩特市站點平均間距30公里,沒有達到中國氣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點間距。同時無X波段天氣雷達。
16.提高預報預測精準率。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
17.開展分眾智能精細服務。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細化分解。
18.強化氣象專業人才培養。將組織實施中的人才培養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隊伍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應該列入重點任務。
(三)組織實施部分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評價四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點修改為加強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財政投入機制,落實氣象從業人員公用、醫療、養老等屬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對出臺的地方附加津、補貼、績效,氣象部門職工和地方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應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氣象部門實行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雙重計劃財務體制,依照國家、自治區、市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臺的津補貼、績效等,氣象部門應享受同等待遇。
四、出臺意義
《措施》的出臺,將有利于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聚焦二連浩特市生態環境建設,增強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發展現代氣象業務,不斷提高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提升氣象科技創新水平;推進氣象科學管理,增強氣象治理效能等五項主要任務,明確了未來我市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舉措,對推動氣象事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為口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制定背景在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要求廣大氣象工作者發揚優良傳統,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截至目前,二連浩特市已基本建成了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預報預警能力不斷加強,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但是與發達盟市相比,我市氣象事業還存在科技創新體系不高、綜合氣象觀測能力不強、氣象預報預測精細化水平不夠、氣象服務供給結構不平衡等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設滿足口岸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全力保障國家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有關領導批示要求,結合我市氣象工作實際,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現就《措施》出臺背景、依據、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二、制定過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1﹞16號)文件正式印發后,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批辦建議,由市氣象局牽頭,會同市發改、農水、鄉村振興、林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財政、人社等部門按照《意見》要求制定我市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抓好組織落實。按照要求,市氣象局牽頭起草了《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并于2022年11月18日征求各相關委、辦、局的意見建議,進一步認真研究進行修改完善,于2022年11月24日上報市政府印發。三、主要內容《措施》共分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實施三個部分。(一)總體要求部分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其中,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基本保持一致。(二)主要任務部分明確了工作任務、工作措施以及相關部門責任,分為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體系、現代農牧業和氣候資源氣象服務體系、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體系、現代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等7大體系、18項重點任務。1.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制機制。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2.強化氣象災害風險處置應對措施。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3.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水平。前半部分改為“完善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網。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一體化系統應用。開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服務。升級二連浩特市防災減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國、區新系統對接?!逼渌3植蛔?,修改理由是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研發,以及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標準的制定,目前在自治區氣象局層面,我市重點是深入推進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在多部門應用,不斷提高預警信息發布及時性和準確度。4.強化衛星遙感數據與農牧、環保等行業數據融合。本段為新增內容。理由是衛星遙感應用水平是現代化氣象服務能力集中體現,可以有效為二連浩特市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管控、休牧禁牧等生態保護行動提供氣象技術支持。5.強化永久禁牧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區生態保護修復氣象服務能力。刪除“開展極端氣候事件”,刪除“建立林業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優化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中國北方森林草原防滅火示范基地”。修改理由是刪除的內容為區局研發任務。6.科學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新增“建立精細化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開展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研究,發揮氣象在環境問題治理中的預警先導作用”,理由是二連浩特市沙塵暴等重污染天氣較為頻繁。刪除“大氣自凈能力精細化評價服務”,修改理由是區局研發內容,二連浩特市沒有相關業務。7.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8.提升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9.堅持科學精準飛行作業能力建設。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10.加強重點行業專項氣象服務。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任務本地化。11.助力二連浩特智慧城市建設。刪除“做好城市供電、供水、供熱、清融雪等專項氣象服務?!毙薷臑椤白龊贸鞘羞\行‘生命線’氣象服務”。理由是城市運行“生命線”氣象服務范圍更廣,更加全面。12.做好民生氣象服務。新增“開展過敏性、傳染性疾病與氣象因子相關性研究,探索醫療健康氣象風險服務和效益評估”,理由是與我市實際情況相關。13.強化氣象業務領域技術攻關。刪除“研發災害性天氣快速滾動預報預警技術,構建無縫隙智能預報集成算法?!崩碛墒亲灾螀^氣象局重點工作。將“發展生態氣象、衛星遙感、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信息化等領域關鍵技術”修改為“強化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應用能力”,理由是我市重點在生態氣象、衛星遙感方面的應用工作。14.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將任務進行了本地化分解,聯合行業科技力量攻關共性關鍵技術,依托二連浩特市大數據平臺,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15.提升重點領域氣象監測能力。主要內容增加“增強生態、農牧、自然資源、能源交通等重點領域專業氣象觀測能力,增補專業氣象觀測站,使平均站點間距達到20公里左右。在“十四五”期間建設一部X波段天氣雷達,結束二連浩特市無天氣雷達的歷史”,理由是二連浩特市站點平均間距30公里,沒有達到中國氣象局要求的10公里站點間距。同時無X波段天氣雷達。16.提高預報預測精準率。主要內容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保持一致。17.開展分眾智能精細服務。主要內容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細化分解。18.強化氣象專業人才培養。將組織實施中的人才培養移到本段,理由是人才隊伍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應該列入重點任務。(三)組織實施部分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工作評價四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重點修改為加強政策支持方面,在“建立健全地方財政投入機制,落實氣象從業人員公用、醫療、養老等屬地化管理政策,”后增加“對出臺的地方附加津、補貼、績效,氣象部門職工和地方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應享受相同待遇”。理由是氣象部門實行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雙重計劃財務體制,依照國家、自治區、市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文件,地方出臺的津補貼、績效等,氣象部門應享受同等待遇。四、出臺意義《措施》的出臺,將有利于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聚焦二連浩特市生態環境建設,增強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發展現代氣象業務,不斷提高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提升氣象科技創新水平;推進氣象科學管理,增強氣象治理效能等五項主要任務,明確了未來我市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舉措,對推動氣象事業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為口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服務具有重要意義。主辦:二連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1525010034
蒙ICP備06004680號 舉報郵箱:eldzzw@163.com 舉報電話:0479-7523179
承辦:二連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
蒙公網安備15250102000125號